fbpx
重要新聞

2021年10月22日,紐西蘭政府推出了新的「交通燈」疫情防護系統。(Fernando González / Pixabay)   10月22日(週五)10點,在政府的新聞發布會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宣布了紐西蘭下一步的 Covid-19 保護框架詳細信息,包括在所有地區醫管局(DHB)的合格人口疫苗接種率達90%後,推出新的「交通燈」系統。 該系統將用「綠色、黃色和紅色」三種新的設置取代此前的警報級別系統,且具體的規則都與疫苗證書有關。 阿德恩對媒體表示,由於有了疫苗,政府就不能要求接種過疫苗的人永遠留在家中,因此需要採用新的疫情保護框架。等到每個 DHB 都達到接種目標後,紐西蘭就可以進入該新框架。 且奧克蘭的所有DHB都達到90%接種目標後,則可採用新框架,總理表示。政府將於11月29日審查疫苗接種進展,屆時也將考慮南島是否可採用新框架。 新框架有三個級別:綠燈、黃燈和紅燈。   綠燈(Green): 若紐西蘭各地出現Covid-19病例,但社區傳播有限且衛生系統已準備好應對,則適用於綠燈級別。 若相關場合要求人們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書才能入內,則仍需保留記錄,且沒有人數限制。 若不要求出示疫苗證書,政府則將把大多數場地和活動的人數限制在100人內,且工作人員必須戴口罩,零售等門店人員須保持距離。   黃燈(Orange): 若衛生系統壓力增大,高危人群面臨的風險加大,社區傳播加劇,則適用於黃燈級別。 屆時,乘公共交通或在大多數室內場所的人,都必須戴口罩,且需保持1米的距離,工作場所和教育場所在採取衛生措施的前提下開放。 若相關場所要求人們使用疫苗接種證書,政府則不會限制人數。 若不使用疫苗接種證書,餐飲企業僅能用非接觸式方式營業;婚禮、葬禮等活動若能保持距離,人數上限為50人;健身房、節慶活動等則不能運營。   紅燈(Red): 若衛生系統因過多的住院人數面臨不可持續的壓力,需採取行動保護衛生系統,則適用紅燈級別。 屆時,各地需保持追蹤登記,人們需戴口罩,公共場所人數上限為100人,零售等店舖在保持距離情況下可以營業,政府鼓勵員工居家辦公。 憑疫苗接種證書,酒店餐飲、聚會、活動、健身房等地人數上限為100人。 若不要求人們出示疫苗接種證書,酒店餐飲類場所只能運營非接觸式業務,人數上限為10人,活動、健身房等不能營業。 總理阿德恩表示,不考慮客戶可保持距離的零售店,已接種疫苗者以及大多數使用疫苗證書的企業,將能在該框架下正常運營。 政府將結合疫苗接種率、衛生系統、檢測情況、接觸者追蹤和 Covid 傳播能力等因素,考慮是否切換顏色級別。 此外,必要時,政府仍將採用局部封鎖,並定期使用疫苗證書控制疫情。 阿德恩說:「疫苗證書將在每個級別提供更大的自由,並且將在更高級別內置額外的公共衛生預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 Covid-19 的影響並抑制病毒的傳播。」 她同時提醒,對於未接種疫苗的人,可能辦理一些日常事務會受限。 阿德恩說,儘管政府採取了限制措施,但Delta疫情很難維持淘汰策略,疫苗是政府在「逐漸謹慎地開放」過程中,使用的新工具。 新的 Covid-19 保護框架可為接種疫苗者提供更多自由,阿德恩說。 責任編輯:劉潤菁

2021年10月22日,財長羅伯遜宣布了紐西蘭新的財政支持政策。(Charles Thompson/Pixabay)   10月22日(週五),財政部長格蘭特.羅伯遜(Grant Robertson)宣布,奧克蘭及其它高警報級別地區的企業將獲得政府更多幫助。 羅伯遜在惠靈頓的發布會上說,雖然奧克蘭持續的限制措施保證了人們的安全,但政府知道,這讓當地的企業處境更加艱難。 因此,部長們同意增加給企業的復甦支持金(RSP)款項,在10月29日的支持金發放完後,政府將改為每兩週發放一次RSP支持金,且單次發放金額將為目前的兩倍,直至奧克蘭接種率達90%,進入新交通燈框架。 奧克蘭市長菲爾.戈夫(Phil Goff)對政府的額外支持表示歡迎,並說這是政府與企業交談後作出的決定。 目前,RSP的基本發放標準為,為每個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 1500 紐元,每位全職員工 400 紐元,最多 21,500 紐元。 11月12日起,每家企業發放的基礎補貼將升至 3000 紐元,每位全職員工 800 紐元,最多50名員工,每兩週企業最多可獲得 43,000 紐元。 3級警報期間,政府將繼續按照當前標準發放工資補貼。 在進入新框架的過渡期內,政府每兩週支付的RSP支持金及工資補貼成本,預計將達到 9.4 億紐元。 財長還透露,就新框架下的支持細節,政府將於11月敲定。 他說:「我的期望是,由於企業將能夠在框架的各個層面開展業務,工資補貼和 RSP 支持金將被重新設計為新框架的紅燈(Red)級別目標支持金。」 此外,部長們已原則上同意,當企業進入新框架時,將提供其它過渡性款項以支持企業,且已同意提供 6000 萬的商業建議和心理健康支持的一攬子計劃,進一步幫助奧克蘭企業過渡。 小企業部長斯圖爾特.納什(Stuart Nash)表示,這些措施旨在支持奧克蘭企業應對Delta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幫助企業建立彈性。 責任編輯:劉潤菁

2013年,於 ICF 獨木舟世界錦標賽上斬獲金牌的卡林頓。(Olaf Kosinsky / Wikicommons CC-BY-SA-3.0-DE)   連續3屆奧運冠軍得主、更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得3枚金牌、被NZ Herald 譽為紐西蘭「有史以來皮划艇項目最偉大運動員」以及被公認為「紐西蘭最成功的奧運選手」、來自豐盛灣小鎮Ohope 的Lisa Carrington,近日向外界宣佈:她決定參加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再次衝擊皮艇項目金牌。 她的這一決定讓她的忠實支持者感到鼓舞,同時她此舉少不了她家人的理解,也離不開她教練的全力支持。她和她的教練Gordon Walker 之間的合作已超過10年,被坊間稱為「紐西蘭奧運史上最成功的教練-運動員合作夥伴關係」,Carrington的這一決定毫無疑問將令這一特殊良好關係得以再續至少3年。   驕人的國際競賽成績 在Walker 的悉心指導下,Carrington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迄今為止,她取得了5枚奧運金牌和10項世界冠軍的優異成績。成為第一位在同屆奧運會上榮獲3枚金牌的紐西蘭奧運動員。 Carrington 首次參加的國際大賽是於2009年6月在匈牙利Szeged 舉行的世界盃帆船賽的皮艇女子雙人1000米賽事 (與隊友Teneale Hatton合作),並獲得銅牌;2010年5月,她們再度合作,在法國Vichy 的世界盃帆船賽上獲得同一項目的金牌。 Carrington 和Hatton 在2010年大洋洲皮划艇錦標賽上獲得三枚金牌,分別是女子雙人500米 (K-2 500M) 和1000米 (K-2 1000M),以及與另兩位隊友合作的女子四人500米 (K-4 500M)。她倆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在波蘭Poznań舉行的ICF 皮划艇世界錦標賽上進入A級決賽的紐西蘭人。 2011年在匈牙利Szeged舉行的ICF皮划艇世界錦標賽上,Carrington獲得女子單人200米 (K-1 200M) 項目金牌,這是紐西蘭女性首次贏得皮划艇世界錦標賽冠軍,而這一成績為紐西蘭獲得了該項目參加奧運會的資格。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Carrington獲得K-1 200M 金牌,並與Erin Taylor合作在K-2 500M 的比賽中獲得第7名。同年她倆在大洋洲皮划艇錦標賽上,贏得K-2 500M 金牌,Carrington在K-1 200M再次贏得個人金牌。 在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Carrington在K-1  200M項目中成功衛冕,並在K-1 500M 項目獲得銅牌。至此,Carrington已成為第一位在同一屆奧運會上獲得多枚獎牌的紐西蘭女性。因此,Carrington榮幸地成為里約奧運會閉幕式紐西蘭隊的旗手。 在2019年在匈牙利Szeged舉辦的皮划艇世界錦標賽上,Carrington在兩個單人項目K-1 […]

檔案照中,一隻嬌小的刺鷯(rifleman)正落於野外林間的枝頭。(Vil.sandi/Flickr)   今年8月,一對紐西蘭最小的鳥在惠靈頓野外的一座小山上被發現。據報導,這是一百多年來,這種紐西蘭特有鳥類首次在該地區出現。隨著春天的來臨,一直在留意這兩隻鳥動態的一名保護區志願者對 1 News 表示,這對鳥兒已開始忙於餵養幼鳥,把這種鳥兒在該地區的繁衍又推進了一步。 這種紐西蘭最小的鳥名叫刺鷯(rifleman),成鳥體重只有6克,而其幼鳥只有大黃蜂般大小。 自這兩隻刺鷯在惠靈頓的小山Te Ahūmairangi Hill被發現以來,惠靈頓生態保護區西蘭蒂亞(Zealandia)的志願者梅麗莎·博德曼(Melissa Boardman)就一直在密切關注它們,並用自己的長鏡頭相機捕捉到它們的一些關鍵線索。 博德曼說,有一次,她發現這兩隻刺鷯在某個特定區域會花更多時間,且會保持沉默。回到家後,她才意識到鳥兒的嘴裡有食物,而它們把食物帶進巢穴,唯一的原因就是它們已孵化出幼鳥。 刺鷯這一舉動,被視為它們成功在野外繁殖的指標,對於該物種來說,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 據報導,這種鳥最初是2019年由工作人員從惠靈頓周邊的Wainuiomata大陸島首次引入西蘭蒂亞保護區的。當時一共遷徙了60只刺鷯,目的是嘗試在惠靈頓重新建立該種群。 發現這兩隻刺鷯的地點距該保護區有超過3公裡距離。對於一種根本不會飛很遠的鳥來說,博德曼表示,「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 此外,她說,這兩隻鳥的本能引導它們築巢、產卵、孵化並餵養自己的幼鳥,整個過程非常「令人興奮」。 她表示,她為這些鳥兒感到非常自豪。 目前尚不知這對刺鷯的鳥巢中有多少隻幼鳥,但博德曼預計,幾週之後這些幼鳥就可離巢,她將繼續關注其動向。 西蘭蒂亞的主管丹妮爾·沙納漢(Danielle Shanahan)博士表示,這兩隻刺鷯築巢的小山有很多昆蟲,可為它們提供豐富的食物。若將來再有該保護區的刺鷯遷徙至此且與這些雛鳥配對,這座山就可建成一個不錯的小種群。 「這太棒了,」她表示。 刺鷯一般棲息在南北島的森林中。北島亞種喜歡棲息在塔瓦樹林(tawa)裡,南島的亞種則在高海拔的山毛櫸(beech)林以及羅漢松(podocarp)低地比較多見。 兩個亞種在形態上略有不同。此外,同一亞種的雄鳥與雌鳥長得也不一樣,雌鳥花紋更為明顯,雄鳥則更加翠綠。 責任編輯:劉潤菁

外媒說,新住房立法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重塑紐西蘭城市。圖為惠靈頓城市景觀一窺。(Rinosh Thomas / Pixabay)   10月19日(週二),工黨和國家黨聯合宣布了一項新的兩黨住房立法,旨在應對城市擴張,緩解市場供需壓力,並在未來8年內增加最多約10萬套新住宅。 在此次罕見的跨黨派合作中,住房部長梅根.伍茲(Megan Woods)、環境部長大衛.帕克(David Parker)與國家黨黨魁朱迪思‧柯林斯(Judith Collins)及該黨住房事務發言人尼古拉.威利斯(Nicola Willis)共同宣布了該修正法案,以修改《資源管理法》,讓建造房屋更容易。 新法案包括新的集約化規定,允許在大多數地塊上建造三套三層的住宅且無需申請許可,住宅最多可覆蓋土地面積的50%,而此前的地區規劃只允許建設一套兩層高的住宅。 此項新規適用於奧克蘭、哈密爾頓、陶朗加、惠靈頓和基督城。上述地區的議會將被要求採用法案中發布的「中密度住宅標準」(Medium Density Residential Standard,簡稱MDRS)。 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議會還可選擇放寬標準要求,允許他們就超過該標準規定範圍的建築申請資源許可。 「在一些不適宜建造高密度住宅的地區,如自然災害高風險區,或具有歷史遺產價值的地方,則仍需要申請許可,」帕克表示。 政府還發布了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預測模型。該模型顯示,在新政頒布後的5-8年間,預計可建成 48,200 套至 105,500 套新住宅。 此外,該法案還將與政府加快制定《城市發展國家政策聲明》(NPS-UD)相結合,使該政策聲明提前至少一年生效,以進一步減少對城市規劃及開發的限制。 因此,奧克蘭大區、哈密爾頓、陶朗加、惠靈頓和基督城的市議會將需在2023年8月之前出台相關強化政策,而非2024年8月。 此次發布會上,工黨與國家黨聯手,共同為開發商和首次購房者提供政策確定性。 伍茲表示,該政策將創造更緊湊、高效和更具負擔性的城市住房,工黨「很高興得到國家黨的支持,使紐西蘭人得以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的城市現代化」。 柯林斯在發布會中對工黨的合作表示感謝,並表示,要讓各地紐西蘭人真正擁有建造房屋的權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兩黨如今已邁出了第一步,表明兩個主要政黨正在共同努力。 該項新法案將於10月26日(週二)進行一讀,隨後經歷為期三周的提交期,有望在今年國會的最後一周(12月16日前)通過。 據英國《衛報》報導,此項全面的住房立法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重塑紐西蘭的城市。 責任編輯:劉潤菁

奧克蘭城市鐵路項目City Rail Link效果圖。(Credit: City Rail Link)   據RNZ報導,隨著10月17日(週日)隧道掘進機從奧克蘭的伊甸山(Mt Eden)挖了860米,突破至Karangahape車站的施工現場,奧克蘭耗資44億元的城市鐵路項目City Rail Link(簡稱CRL)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人員正在為該裡程碑式的成績互相慶祝。 Karangahape車站為CRL項目工程中最深的車站,深度為32米,站台長150米。 該項目首席執行官肖恩.斯威尼(Sean Sweeney)表示,儘管由於Covid-19封鎖讓原本應於9月完成的進度推至10月,但當奧克蘭限制放寬時,該團隊加快了隧道建設的速度。 「奧克蘭人看不到它,但在他們街道下方,一條將改變他們生活的鐵路正在迅速成型,」 斯威尼說。 「儘管Covid不斷給我們帶來各種難題、複雜的局面和各種挑戰,但我們已經達成了。這一進展非常積極、令人興奮且意義重大。」 City Rail Link項目施工現場的檔案照。(Credit: City Rail Link)   據報導,從5月開始,這台名为 Dame Whina Cooper 的機器就開始從伊甸山站施工現場開工作業,將棄土清除到地表,並將混凝土板安裝至隧道內。 在這之後,足有130米長的這台機器將被推至該施工點北端 223 米處,並為前往 Aotea 車站的下一段工程做準備。 該隧道掘進機預計將於明年年初挖至 Aotea 車站,並與該處 Britomart 和 Albert Street 下端已建好的隧道相連。 此外,從 Mt Eden 至 Aotea 還有另一條隧道,計劃於2022年開始挖掘。 據報導,待City Rail Link項目完成後,預計每小時最多可供54,000搭乘。在高峰時段,其輸送往來奧克蘭的客流量將與 3 座奧克蘭海港大橋或 16 條額外車道的容量相當。 […]

紐西蘭四成以上的家庭都養了寵物貓,是英國的兩倍多。(圖片來源:Pixabay)   在紐西蘭,約41%的家庭至少養了一隻貓,其數字領先於澳大利亞和美國,且是英國的兩倍多。據Stuff新聞網報導,越來越多的紐西蘭人選擇把寵物貓關在家中,貓主人說主要驅動因素是動物福利及野生動物保護問題,專家對此持謹慎態度,到目前為止,貓對這個問題也保持沉默。 據報導,北帕默斯頓的一對夫婦Hamish Martin 和 Vikki Skinner通過他們的慈善機構 Outpawed 救助並重新安置的很多貓科動物,並把無法被收養的貓養在自己家中。因此,他們的家裏已養了30隻貓咪。 一隻家貓的檔案照。(圖片來源:Pixabay)   Vikki Skinner表示,紐西蘭的養貓文化正在發生變化,她更喜歡讓只在室內養貓的家庭收養貓咪,並表示很少有家庭反對她的意見。 她說:「情況肯定在發生變化,我可以看到室內養貓在紐西蘭正在成為常態。我希望它會。」 這對夫婦養的30隻貓中,有的從來沒有踏出過室外。 Vikki Skinner說,養貓唯一負責任的方法就是把它們關在室內。室內的貓更快樂,更健康,壽命也更長。 在他們的房子中,這對夫婦給他們的30隻貓咪配備了可供攀爬的樹、貓輪(一種貓的跑步機)和貓步道,旨在讓這些貓的室內生活保持忙碌和充實。 Skinner表示,室內養貓唯一的缺點是清潔問題,但若讓他們保持乾淨,就不會有氣味。 檔案照中,幾隻小貓崽格外可愛。(Helga Kattinger / Pixabay)   據紐西蘭領先的獨立保護組織Forest & Bird估計,紐西蘭約有140萬隻家貓。雖然關於貓的管理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但養貓幾乎完全不受管制。 Forest & Bird區域保護經理 Amelia Geary對Stuff表示,貓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有據可查,它們會在野外捕獵從而影響其它物種,想要阻止唯一的方法就是永遠將它們關在室內。 還有一位養貓人士對Stuff透露,她清楚貓對野生動物的傷害,而自己決定在室內養貓的原因是為了保護它們,因為此前她的一隻貓就在戶外丟失了。 這位主人表示,養貓不像養狗,既然在它們身上投入了那麼多,就不該冒著它們在戶外被殺的風險。「人們覺得我這樣做是瘋了,但我認為我若不這樣做才是瘋了。」 檔案照中的緬因貓,是疫情期間紐西蘭最受歡迎的貓咪品種之一。(Adina Voicu/Pixabay)   在紐西蘭,同樣有人以幫人們把貓圍在家裏為生意。 舉報導,尼爾.桑德森(Neil Sanderson)在奧克蘭的公司catfence.nz就銷售這樣的產品。他的產品中,包括一系列的四葉槳,可安裝在圍欄或院牆的頂部,讓爬上牆面想要外出的貓掉到地上。 桑德森對Stuff說,因為它們是貓,它們會用腳在地上著陸,並「生氣地走開」。 他表示,尤其是封鎖後,將寵物貓留在家中的做法越來越受到歡迎,而購買他產品的客人要麼是擔心野生動物的安全,要麼是擔心自己寵物的安全。 檔案照中,一隻成年貓咪正站於木質籬笆上。(MabelAmber / Pixabay)   梅西大學獸醫和動物福利講師 Kat Littlewood 表示,在海外,把貓留在室內飼養更為常見,而如何管理貓咪更合適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即使對貓咪來說,也是有利也有弊。 室內貓可以避免一些戶外風險,但更容易因壓力感到焦慮、抑鬱或患上尿路感染,Littlewood表示,只有貓主人能作出決定。 她說,若貓主人決定只在室內養貓,就有責任確保其寵物室內生活充實,「否則,就會像飼養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 這位講師還補充說,貓在黎明和黃昏時最活躍,因此若它們真的很活躍想去抓鳥時,就應讓它們出去。 獸醫協會首席獸醫官表示,只在室內養貓,對主人來說是個挑戰。(圖片來源:Pixabay) […]

2021年10月12日紐西蘭的一次地震驗證了谷歌的一個早期地震預警系統。(Tumisu / Pixabay)   10月12日(週二),紐西蘭南島北部、距惠靈頓約 100 公裡處發生了5.3級地震,有數千人報告他們有震感。但據 1 News 報導,一些紐西蘭人在感到震動前就收到了來自谷歌的地震預警信息。 紐西蘭是被選中試用谷歌「早期地震預警系統(EEW)」的兩個國家之一。 參與該試用的人,可在4.5級或以上地震震動前的幾秒鐘,在其 Android 手機上收到警報信息。 該系統的科學家團隊一員,地震學家卡羅琳.霍爾登(Caroline Holden)對 1 News 表示,週二這次地震震源很深但足以感覺到,有些人在震動來臨前就收到了預警,這表明這種技術是有效的。 她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並說,人們會在幾秒鐘內收到預警,這足以讓他們有時間停下車、找地方掩護起來、抓住身邊的物品或保護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 霍爾登博士說,該系統可向國家緊急事務管理局(NEMA)、地震委員會 (EQC)、紐西蘭運輸管理局(NZTA)提供相關預警,讓相關人員得以做出應對反應,例如減慢火車速度,讓樓層之間的電梯停下等。 就該系統的工作原理,霍爾登博士說,地震開始時會發出兩種類型的波,第一組波很小但速度非常快,幸運的是這種波可被捕捉到。然後科學家可以開發一種算法,預測即將到來的震動的特定位置。 雖然谷歌的預警系統是基於手機開發的,但梅西大學 CRiSiS 實驗室的科學家正在開發可置於其它設備的預警系統,例如可放於人們家中的設備。 該實驗室的拉吉.普拉薩納(Raj Prasanna)博士對 1 News 表示,他們正在研究專用於檢測地面運動的設備,其效果會比手機設備更好。 但開發適用於紐西蘭的系統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此前,開發美國和日本的預警模型花的時間都是十幾年。 普拉薩納博士表示,「我真的很想考慮我們的弱勢群體。他們無法訪問(手機設備),沒有資源,且可能無法獲得高端技術。」 責任編輯:劉潤菁

政府大力推廣疫苗接種之際,一位女市長已成為媒體及公眾關注的焦點。(Pixource / Pixabay)   在政府大力推廣疫苗接種之際,沒有接種輝瑞疫苗計劃的泰晤士-科羅曼德市長桑德拉.古迪(Sandra Goudie)已成為媒體及公眾關注的焦點。 本週,古迪市長公開表示,在美國Novavax疫苗獲批能在紐西蘭使用之前,她不會接種疫苗,因為她有個人做出選擇的權利。她還補充說,她認為政府強制一些群體接種疫苗「完全是錯誤的」。 10月14日(週四),在接受Newstalk ZB採訪時,古迪再次表明自己立場。 她說:「我不會接種輝瑞疫苗,我會等待 Novavax 疫苗,因為我有權作出個人選擇,每個人都有。」 她表示,自己不會參與週六(10月16日)的疫苗推廣活動,是否接種疫苗是個人選擇的問題,人們應該尊重彼此的意見。 當被問及她為甚麼決定接種Novavax疫苗時,她也表示,這是她的「個人選擇」,她「有權做出那個個人的選擇」。 古迪表示,她已閱讀了很多相關信息,她只會評論自己的個人選擇,而不會評論他人的選擇,也不會就科學家提出的共衛建議「發表任何評論」。 此外,就政府強制衛生工作者和教師接種疫苗的問題,古迪表示:「我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 她說,是否接種不應該是強制性的,人們也不應該因此失去工作。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古迪被問到她是否有義務鼓勵人們接種疫苗。她說,人們應該「有選擇的自由」,處於領導地位的人也是如此。 「誰說處於領導地位的人也不能有權表達他們的個人選擇和自由?」她反問主持人蒂姆‧貝弗裡奇(Tim Beveridge)。「我應該被剝奪這個權利嗎?」 古迪因其接種疫苗的態度受到批評。 當被主持人告知,她因未給出自己決定的解釋而受到批評時,她說:「這也是我個人的選擇。我有權做出這些選擇和決定。」 「我正在為我自己做出這些決定,並且我的決定應該被尊重,因為這些決定是我自己的,」她強調。 此前,古迪市長還對NZ Herald表示,一些人認為她不接種疫苗會使給他人帶來危險,但她對此並不認同。 她說:「顯然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我正在行使我的個人選擇權。就《權利法案》而言,我的這個權利。」 她說,Covid-19的相關立法應與《權利法案》保持一致。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紐西蘭財政部長格蘭特.羅伯遜(Grant Robertson)檔案照。(Credit: www.labour.org.nz)   10月12日(週二),政府公布了2020/2021年財務最終統計報表。該政府帳目文件顯示,截至今年6月,政府一年間的財政赤字為 46 億紐元,遠低於今年5月政府在發布預算案時預測的150多億紐元,以及前一年的296億紐元。 在過去一年間,蓬勃發展的經濟為政府帶來了 980 億紐元的稅收,比 2020 年多了 129 億紐元。但政府的衛生支出達到創記錄的 228 億紐元,比 2020 年多了 14.5%。 COVID-19 成本明細顯示,截至今年6月,政府在管制隔離(MIQ)設施上投入了 8.48 億紐元。儘管政府向回國隔離者收取了費用,但僅收到 1.24 億紐元,且還有 5900 萬紐元的未付費用。 此外,政府花費 3.75 億紐元用於購買疫苗,2.8 億用於病毒檢測,1.19 億用於購買個人防護裝備 (PPE)。 政府已為應對 COVID-19 大舉借款,借款總額為 1,626 億紐元,比去年增加 98 億。 此外,該帳目顯示,預算經營結餘也高於預測的13億,達到162億紐元,包括紐西蘭養老金Super Fund及意外傷害賠償局(ACC)所獲的投資收益。 另外,土地、建築物、國家高速公路、發電和鐵路網絡在內的政府資產,其價值也增加了 267 億紐元。其中政府機構持有的社會住房土地價值 58 億紐元。 由於政府物業價值的增加,政府的總資產價值達到1572.3億紐元。 而政府的淨核心債務同樣有所增加,已從 2020 年的 834 億紐元增至今年的 1021 億紐元,占 […]

10月11日,政府批准了紐西蘭的首個私人投資的隔離試驗計劃。(Gerd Altmann / Pixabay)   儘管此前政府一直持保留態度,但10月11日(週一),商業創新和就業部(MBIE)已批准了紐西蘭的首個私人投資的隔離試驗計劃,以用於國際商務旅行並為紐西蘭人騰出 MIQ 空間。 據NZ Herald報導,獲批此項試驗的是紐西蘭商人伊恩.泰勒爵士(Sir Ian Taylor)的私人自我隔離系統。他稱其為 #151 Off The Bench。 作為軟件技術開發公司Animation Research的創始人,泰勒曾表示,他的員工需要像其他商務人士一樣出差,但他們不用佔用 MIQ 空間,從而不會剝奪其他紐西蘭人回家的機會。 此外,也不想占用政府新公布的隔離試點名額的泰勒爵士,選擇遊說政府允許他試用自己的私人隔離系統,並相信自己創建的系統在運行中完全可以阻隔Covid-19病毒。 11月,泰勒爵士將從但尼丁飛往奧克蘭,再飛往洛杉磯和舊金山進行商務旅行,然後他計劃返回奧克蘭,並在其配備了最新技術的隔離酒店接受隔離。 泰勒表示,他了解自己的試點計劃將非常公開地接受審查。他將其看成「一項展示企業如何才能維持經濟運行的全面測試」。 伊恩.泰勒爵士(Credit: New Zealand Government / Wikicommons CC-BY-4.0)   若最終證明該系統有效,泰勒認為,自己隔離系統的「未來路線圖」完全可以擴展到商務旅行之外的其他群體,例如體育及文化團隊、政府官員、攝製組等,這些人都可在此進行隔離,而不再占用 MIQ 名額。 據報導,政府對泰勒爵士的申請審批速度很快。經濟發展部長斯圖爾特.納什(Stuart Nash)、財政部副部長大衛.帕克(David Parker)和 MBIE 首席執行官卡羅琳.特雷曼(Carolyn Tremain)都對該計劃予以肯定。 對此反饋,泰勒表示:「他們真的很棒。當他們看到我的計劃時,他們對我的想法和技術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紐西蘭的技術。」 據他介紹,他的隔離系統包括一項名為「地理圍欄手錶(geo-fence watch)」的技術——當他回到奧克蘭隔離時,這塊手錶將把他的隔離房間周圍設定為「虛擬圍欄」。 「那塊手錶只要戴在手腕上,就摘不下來。一旦摘下來,警報就會響,那就麻煩大了,」泰勒補充說。 「參與這項計劃的人不會越過圍欄並違反規則,因為成本太大了。我們必須設計一個密不透風且不需要耗費大量資源的系統,否則,就會又像 MIQ 一樣了。」 71歲的泰勒很清楚,儘管他接種了兩次疫苗,一旦感染 Covid-19,他則屬於高風險群體。 但他表示,他不會在美國感染病毒,否則,他將無法乘飛機回家,也無法在奧克蘭的酒店完成這項自我隔離試驗。 「我確實處於危險區域,但這就是我的自信。」他對NZ Herald表示。 責任編輯:劉潤菁

2006年12月19日站在基督城大教堂廣場(Cathedral Square)的紐西蘭巫師。(Credit: Lossenelin / English Wikipedia CC-BY-SA-3.0)   據Stuff新聞網報導,在支付了23年工資之後,基督城市議會已決定不再僱傭「紐西蘭巫師(The Wizard)」為該市「提供巫術表演」。 紐西蘭巫師,也被稱為 Ian Brackenbury Channell,對Stuff表示,市議會決定不再每年付他1.6萬紐元,是因為他與基督城的現代形象不符。 據報導,巫師已經領了23年公款工資,市議會共支付他36.8萬紐元。 基督城市議會相關負責人林恩.麥克萊蘭德(Lynn McClelland)表示,他們付給巫師的最後一筆錢將在12月支付。 麥克萊蘭德對Stuff說:「市議會已經與巫師會過面,並給他發了一封信,感謝他在過去幾十年裡為基督城所做的服務,並通知他我們的正式合同安排即將結束。」 她表示,終止合同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基督城的宣傳計劃將更多地展示城市充滿活力、多元化及現代感的一面。 此前,市議會在合同中,要求巫師「提供巫術表演和其他類似巫師的服務——作為基督城宣傳工作的一部分」。 巫師則對Stuff表示,他是基督城的原始形象,市議會的官僚「沒有想像力」。 他表示,他會繼續定期出現在基督城的藝術中心,與遊客和當地人聊天。 舉報導,1974年,生於英國倫敦的巫師從澳大利亞搬到基督城,因其身著盛裝出現在大教堂廣場且因其古怪特質,幾乎立即成為頭條新聞。 責任編輯:劉潤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