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照中,一隻美利奴綿羊正站在紐西蘭南島一處草地上向遠處觀望。此圖與本文無關。(Pasquale Paolo Cardo/Flickr) 4月18日復活節星期一,一隻才捕獲幾天的4歲美利奴綿羊,在南島人頭攢動的蒂卡波湖市場進行了有生以來第一次剪毛,體重一下輕了18.6公斤。這是繼2004年發現的6年未剪毛的美利奴公羊Shrek以來,紐西蘭人再一次見證毛茸茸綿羊被抓到後形象大蛻變的有趣一幕。 據Stuff新聞網報導,由於是具國際知名度的綿羊Shrek的蒂卡波版本,這隻美利奴公羊被暱稱為Tekapo Shrek或Shrekapo,是4年前在麥肯齊地區走失,今年4月14日於蒂卡波附近的愛德華山被發現,並於當日下午被捉到,然後送到了索登站(Sawdon Station)農場的。 Sawdon Station的農場主洛克斯頓(Gavin Loxton)對Stuff表示,他推測Shrekapo在還是羔羊時,因與母親走散而一直流浪在外。此前附近的獵人曾看到過它3次,但當時沒能捉到它,直到這次農場的古德曼(Emily Goodman)在召集羊群時再看到它,大家才於當日下午專程把它捉住。 捉到之後,毛茸茸的Shrekapo被安排在復活節星期一的蒂卡波湖市場,由Fairlie的農場主兼世界剪羊毛冠軍多布斯(Tony Dobbs)為它剪下又長又密的羊毛。 洛克斯頓預計,Shrekapo到時候會成為社區市場的「明星」,而實際情況是,18日來到市場觀看剪毛的人,比他想像的還要多。 4月18日,洛克斯頓對Stuff說,多年來他在蒂卡波從未見過這麼多人。剪毛冠軍多布斯則對Stuff說,現場人群雖不及他曾參加世界級大賽時成千上萬的觀眾,但前來觀看他為Shrekapo剪毛的人,確實比他的預期要「多得多」。 當日上午10點,人們便可在城鎮廣場的市場上,為Shrekapo拍照留念,而11點剪毛正式開始後,Shrekapo終於與它18.6公斤的負重說再見。 在2004年因躲避剪羊毛被抓而聞名於世的史瑞克公羊(Shrek the Sheep)檔案照。(Brendan Purdy/Flickr) 一只美利奴綿羊剪下的羊毛通常重4.5公斤左右,此前Shrek在6年後首次剪毛時,剪下的羊毛重27公斤。但多布斯說,他2014年為其它離群多年的綿羊剪毛時,從一隻羊身上取下過28.9公斤的羊毛,那次一直是他的個人記錄。 剪完毛後,洛克斯頓說,Shrekapo的形象大變樣,就像另一只綿羊,且它在新的負重下掙扎走路的樣子很有趣。此外,它能夠與周圍人群更好地相處了,不再像幾天前那樣離群索居。 之後的日子,Shrekapo將繼續與洛克斯頓一家住在Sawdon Station農場。他們還為Shrekapo特意準備了一處更易被照顧的新家。 從它身上剪下的18.6公斤羊毛,可能會被捐給慈善機構,但洛克斯頓表示,對羊毛的處理方式持開放態度。據介紹,這種過長的羊毛不能用於商業用途,但可用於手紡服裝。 責任編輯:劉潤菁
檔案照中,一個色彩鮮豔的熱氣球向高空升去,在藍天白雲下格外好看。(Rouwert/Pixabay) 這個複活節,紐西蘭北島為期5天的懷拉拉帕熱氣球節(Wairarapa Balloon Festival)自2019年來首次回歸,僅週日就吸引了上千名遊客。 據Newshub報導,4月17日(週日)一早,眾多色彩鮮豔、形狀各異的熱氣球在馬丁堡的高爾夫球場上競相起飛,上千名遊客前來觀看,現場的男女老幼均被眼前的壯觀景象所吸引。 有人對Newshub表示,看這些熱氣球升於數千尺的高空之上「真的很迷人」。還有的遊客從惠靈頓專程趕來,表示疫情期間很懷念這樣的奇觀。 熱氣球飛行員沃森 (Howard Watson) 對Newshub說,地形開闊的懷拉拉帕非常適合舉辦此類活動,且當天天氣非常適合飛行,整個過程非常有趣,且景色無與倫比。 檔案照中,眾多遊客正在某熱氣球節上給即將起空的熱氣球拍照。此圖與本文無關。(StockSnap/Pixabay) 懷拉拉帕熱氣球節是當地熱氣球協會組織的一項社區活動,今年於復活節期間的4月14日至4月18日舉行,包含熱氣球比賽、高空表演等趣味性十足的娛樂活動,很適合全家一起來玩。 本屆熱氣球節還啟動了紐西蘭的首屆熱氣球體育比賽,可供熱氣球愛好者完成一系列挑戰,被視為此次活動的一個「令人興奮的元素」。 活動期間,每天的活動舉辦地點不盡相同,且個別活動因風速過大取消了,但活動舉辦方會在其網站以及Facebook或Instagram上提前發布更新,供遊客獲得最新動態。 懷拉拉帕距惠靈頓以北1小時車程,擁有美麗的鄉村風光、多個古樸的歷史名鎮以及數十個葡萄酒莊,是紐西蘭人旅遊度假的熱門之選。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紐西蘭擁有大片澄澈明淨的暗黑天空,加上絕美的景觀與不少天文台,本就是觀星愛好者的天堂。(Credit: Richie Mills) 隨著攝影設備更為普及,加上人們在家時間增多,兩年來,紐西蘭的天文攝影愛好者似乎已越來越多。 據Stuff新聞網報導,兩年來,奧克蘭天文學會(Auckland Astronomical Society)經營的天文攝影器材店Astronz的銷售額大漲,而該學會的成員格林(Jonathan Green)對Stuff表示,數碼相機和設備的普及,加上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眾多攝影作品,已讓天文攝影成為很多人真正的愛好。 格林於2011年在臉書創立了一個名為Aotearoa Astrophotography的天文攝影群組,如今已有8,000多名成員,分享了大量精美的天文攝影作品。 他認為,疫情也加快了紐西蘭天文攝影的發展速度,因為封鎖期間,不少人都在嘗試能在家從事的愛好,且那段時期,紐西蘭的晴朗夜空「相當多」。 一枝纽西兰亚麻沐浴在繁星点点下的夜空下,略顯別緻。(Credit: Richie Mills) 如今很多數碼相機的價格都有所下降,但一些技術設備並不便宜。單反相機通常「相當便宜」,而與望遠鏡配合使用的CCD相機則需花費大額預算。 格林說,天文深空攝影師會使用望遠鏡拍攝多幅圖像並將其疊加,因此很多天文攝影作品都不是單張拍攝的,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出「通常在幾百到幾千光年之外的圖像」。 現在,奧克蘭天文學會還為攝影技術純熟的攝影師提供了一次一較高下的機會。該學會的「2022年紐西蘭天文攝影大賽」現已開放報名,報名截止日期為2022年9月21日。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紐西蘭南島前往漢默溫泉的高原公路景緻。(公有領域) 今年復活節,南島一條鄉間觀光小路——尼爾森國家公園附近的彩虹之路(Rainbow Road),會向遊客開放11天。 這條鄉間小路的正式名稱為彩虹谷-漢默路,從坎特伯雷地區的漢默溫泉(Hanmer Springs)到尼爾森地區的聖阿諾(St Arnaud),全長112公⾥,是基督城到尼爾森市的最短路線,同時部分路段位於私人土地彩虹站(Rainbow Station)內。 彩虹站的農場承租人克羅普(Phillip Cropp)對Stuff新聞網表示,這條對一些遊客足具吸引力的路線會在復活節週末的4月15日(週五)至4月25日(週一)對公眾開放,然後今年會一直關閉。 彩虹之路的鄉間景色優美,湖泊、森林、高山、草甸及碎石構成其風景亮點,還途徑地獄之門(Hell’s Gate)溫泉地熱保護區、海拔1,347米的紐西蘭最高公路路段島鞍(Island Saddle),以及高山湖泊坦尼森湖(Lake Tennyson)等熱門景點。 高山湖泊坦尼森湖風光檔案照。這裡同時是受歡迎的釣魚及野餐地點。(Francis Vallance/Flickr) 克羅普的家族信託於2016年租下了這裡的農場土地。他介紹說,這條路是1950年代因修建高壓輸電線修築的,附近諸多地名則可追溯到歐洲人來此探險的1850年代。 由於此條道路尚未按特定的工程標準修建,路線地形崎嶇不平,克羅普更推薦人們駕駛四輪驅動汽車觀光。良好條件下,四輪驅動汽車大約要花3個小時駛完全程。 同時,這條路線也很受摩托車手的歡迎,也有遊客騎山地自行車或進行徒步觀光。若駕駛兩輪驅動汽車遊覽,則更適合行駛部分路段至坦尼森湖。 為了幫助維護路線,農場承租人還會收取一定的進入費。目前,每輛汽車收費40紐元,摩托車20紐元,自行車5紐元。徒步者免費。 慾了解更多信息,還可登錄環保部(DoC)網站查看。 責任編輯:劉潤菁
檔案照中,一座天文台在山間野花的掩映下格外特別。(FincaLaLunaBaila/Pixabay) 今年紐西蘭人迎來首個毛利新年公共假期之際,南島北部的馬爾堡還會迎來首個公共天文臺。 據Stuff新聞網報導,這家全新的室外「火山口」天文臺由奧馬卡天文臺慈善信託基金(Omaka Observatory Charitable Trust)管理,對學校團體免費開放,也供遊客前來體驗觀星活動。 信託基金的主席、業餘天文學家哈珀(Lee Harper)對Stuff表示,天文臺配備了眾多高科技望遠鏡及其它工具,能讓體驗者輕鬆搜尋到太陽系的行星等天體,並為行星、恆星、星雲和銀河系拍照。 天文臺最大的一台觀測設備是一架名為Celestron Schmidt-Cassegrain的14英吋望遠鏡,重90公斤,價值3萬紐元,由下哈特一家非營利組織捐贈,可讓觀測者清晰地看到土星環及月球表面。 該望遠鏡還預先把4萬多顆已知的恆星和行星編程到設備中,觀測者想看其中哪一顆,只需用手柄選中,望遠鏡就會迅速自動轉向,找到該天體並顯示在視野中央。 檔案照中,一座天文台上空繁星滿天。(Francisco Garcia Tremps/Pixabay) 此外,該天文臺還有多架其它類型望遠鏡,有的可供手機連接拍照,有的專為兒童準備,還有的可遠程操控,功能多種多樣。還有一些設備可讓孩子們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放佛親身乘坐宇宙飛船去探索外太空一樣。 該慈善信託成員、導遊希波利(Ken Hippolite)對Stuff說,他們將推出一些非常特別的教育項目,涵蓋傳統的科學天文學、毛利天文學、Matariki星團歷史等豐富內容,還涉及超高科技的虛擬現實。 哈珀表示,在馬爾堡建立一家天文臺的想法源於去年參觀約翰山天文臺的經歷,他覺得不把馬爾堡優質的天空資源利用起來「是一種浪費」。就這樣,這家全新的天文臺計劃趕在今年6月24日Matariki慶祝活動中開放。 除了為當地29所學校提供服務,他們計劃每年4月至11月運營52晚,每晚最多接待60名旅遊團遊客,目前入場費定為每位成人95紐元,兒童45紐元。 有意想成為這家天文台導遊的,還可通過郵件info@omakaobservatory.co.nz與他們取得聯繫。 責任編輯:劉潤菁
檔案照中,紐西蘭凱庫拉小鎮路邊的木樁上正停著一隻海鷗。(Greg Hewgill/Flickr) 世界上,有90多種海鳥棲息在紐西蘭,而紐西蘭的「海鳥之都」則是生活著13種信天翁、14種海燕、7種海鷗的東海岸小鎮凱庫拉(Kaikōura)。據Stuff新聞網報導,在一位生物學家的積極推動下,「海鳥之都」終於有望建成一所專用野生動物醫院。 這位生物學家名叫盧赫特(Sabrina Luecht),五年來在凱庫拉義務經營著一家野生動物中心,已救治該地區數百隻本土鳥類。 由於受重傷的鳥兒只能送到全國其它地區的康復中心治療,她對Stuff表示,非常有必要在凱庫拉建一家正規的野生動物醫院。 如今,隨著管理未來醫院的「凱庫拉野生動物中心信託基金(KWCT)」正式註冊為慈善信託,建造醫院的計劃已開始啟動,下一步就是選址購買土地了。 該信託基金還首次披露了未來醫院的規劃,打算建一所類似北帕Wildbase Recovery野生動物康復中心這樣的綜合性醫院,不僅含野生動物專診醫院,還包括分診部門、康復區、戶外觀察區、野生動物觀賞區,以及配有互動展示區的教育中心。 紐西蘭的凱庫拉同樣生活著眾多其它海洋生物,這裡也是著名的觀鯨風景區。(Credit: Miles Holden) 信託基金聯合主席帕特森(Mark Paterson)對Stuff表示,該中心將聘請專業工作人員,以救治鳥類為主,同時保護受威脅的爬行動物,並與公眾分享保護野生動物相關信息。 建設成本估計在800萬紐元至1000萬紐元之間,資金將來自達成合作關係的主要贊助商,並會依資金籌集情況,分階段建成醫院。 這一項目也得到了環保部(DOC)的支持。 該地區運營經理布拉德菲爾德(Phil Bradfield)對Stuff說,康復中心會讓更多動物得到有效救治,且公眾參與到這一項目中的潛力很大。 「如果要在什麼地方建野生動物醫院,那一定是凱庫拉,」他說。 責任編輯:劉潤菁
檔案照中,紐西蘭惠靈頓一棟建築的陽台上,正落著一隻瀕危的卡卡鸚鵡。(Phillip Capper/Flickr) 多年來,紐西蘭特有的卡卡鸚鵡(kākā),一直以捉摸不定的行蹤困擾著研究人員。據Stuff新聞網報導,當局已在一項新研究中「拼湊」出這種瀕危鳥類季節性活動的一些特點,且其中一些發現遠超專家預期。 環保部(DOC)與陸地保護研究院(Manaaki Whenua)在合作的一個兩年研究中發現,這種高度機動的鳥兒,運動模式要比之前想象的複雜得多。其中一隻攜帶太陽能GPS追蹤器的卡卡鸚鵡,竟能往返飛行1000公,刷新了研究人員的認知。 多年來,一些卡卡鸚鵡會在冬天飛到遠離棲息地的懷卡托地區,為弄清它們從哪兒飛來的,研究人員於2020年及2021年,通過給25隻卡卡鸚鵡裝上太陽能GPS追蹤器,試圖弄清楚它們的飛行活動。 陸地保護研究院的研究員菲茨傑拉德(Neil Fitzgerald)對Stuff說,冬季和早春,這些鳥兒會在標記地點的幾公裡範圍內活動,但晚春開始,就沒什麼規律了,有10隻飛了至少100公裡,6隻飛行距離不到55公裡。 DOC科學顧問格林(Terry Greene)對Stuff表示,卡卡鸚鵡也不只在附近活動,兩年間同一隻鳥去的地方也不同,他懷疑卡卡鸚鵡可能有某種鳥類的旅行假期(OE),會在特定季節「四處看看」。 而那隻在懷卡托和科羅曼德附近往返飛了1000公裡的卡卡鸚鵡,無論是飛行距離還是行為特點,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聞所未聞。 但附近的懷帕帕生態區,這些卡卡鸚鵡卻從未去過。 兩位研究人員說,要做更多研究工作,才可能持續保護該物種。 責任編輯:劉潤菁
疫情兩年來,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的居民搬離人數高於往年。圖為奧克蘭城市街頭的檔案照。(Lucas Guimarães/Pixabay) 官方數據顯示,疫情登陸紐西蘭的兩年來,有近2.5萬人搬離了奧克蘭,離開人數高於正常年份。 通常新生人口及外國移民是奧克蘭人口增長的兩大基石。隨著邊境關閉,2021年奧克蘭居民淨損失1.35萬人,比往年多出數千。 據RNZ報導,很多奧克蘭人因不同原因有搬家意願,或希望多陪家人,或因在其它便利的區域中心獲得好機會,或是受奧克蘭高昂房價驅動,而疫情讓一些人提前做出了搬家決策。 奧克蘭市議會首席經濟學家布裡克(Gary Blick)對RNZ表示,高昂的房價以及城市的宜居性及生產力水平,是導致人口減少的主因。流出人口多於搬入人口,讓奧克蘭整體宜居性是否達到了應有水平存疑。 社會學家、梅西大學名譽教授斯彭利(Paul Spoonley)對RNZ說,疫情在人口流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人因在疫情中失業,從而想搬到更便宜的地方住;居家辦公也為一些人提供更多工作選項。 雖然邊境開放後,奧克蘭預計會吸引一些移民,但斯彭利對人才流失風險表示擔憂,說紐西蘭支付的薪資通常不具競爭力,但由於疫情仍在,很難預測未來實際的移民走向。 責任編輯:劉潤菁
2016年11月6日,美國芝加哥一家博物館展出的霸王龍骨架。(公有領域) 4月2日,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宣布了一條重大消息:世界上最稀有、保存最完整的霸王龍骨架之一,本月將首次來南半球展出。 此骨架的霸王龍名叫Peter,是一隻成年霸王龍,高4米,長12米,呈狩獵姿勢,四年前發現於美國的懷俄明州,距今約有6700萬年。 此次展覽於4月15日(週五)開始,持續至今年9月4日(週日),門票免費,該展覽被博物館稱為「一生一次的體驗」。 一般博物館展出的霸王龍骨架都為複製品,而此骨架包含大比例恐龍骨頭化石,在紐西蘭極為罕見,且骨骼上的礦物質沉積讓其呈黑色,更是難得一見。 戰爭紀念博物館的公共體驗主管哈特(Tim Hart)表示,根據Peter骨頭呈現的狀態,它可能是在與其它霸王龍打鬥中死去的,其腿部有被其它動物咬過的痕跡。 據Newshub報導,Peter的骨架有47%為真實的骨頭化石,而一般的霸王龍骨架,若能發掘出5%的骨頭就已算幸運。 重7噸的所有骨骼將裝於8個板條箱中,從德國運抵,並用10天時間在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入口處重新安裝。 策展人希望大量遊客可重返博物館參觀。 展覽詳情,可訪問該博物館網站。 責任編輯:劉潤菁
檔案照中,是紐西蘭北島的塔拉納基山風光。(Eisi02q/Pixabay) 隨著環保部(DOC)代表與地方慈善組織簽署一項裡程碑協議,世界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山羊根除計劃結束,大量曾被山羊啃食的本土植物在塔拉納基山重新繁茂起來。 據Stuff新聞網報導,3月25日,當地環保項目——塔拉納基山項目(TMP)和環保部(DOC)的代表簽署了《明日協議》(Tomorrow Accord),標誌著根除計劃達成目標,未來的監測任務會交還給環保部。 《明日協議》是政府及塔拉納基山項目(TMP)的創始合作夥伴NEXT慈善基金會(NEXT Foundation)於2014年共同制定的,旨在為後代保護生態環境,同時政府同意達成商定目標後繼續維持生態收益。 TMP聯合項目經理齊爾特耶斯(Sean Zieltjes)對Stuff表示,當地社區及政府等各方努力控制34,000公頃的塔拉納基國家公園內的山羊,已有近一個世紀了,自2016年起又通過慈善機構的參與,調整狩獵策略,花了250萬到300萬資金,終於完成工作。 一年多前,山上最後一隻山羊被射殺,之後又獵殺附近平原地區餘下的山羊,根除計劃終於正式完成,塔拉納基國家公園也成為紐西蘭首個無蹄類動物公園。 DOC相關負責人霍普金斯(Gareth Hopkins)對Stuff說,根除山羊對整個國家公園恢復原生森林、加強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這項工作完成也成為政府與保護機構良好合作的範例。 責任編輯:劉潤菁
奧克蘭機場新的大型折扣購物中心已經施工開建。檔案照中,人們正在某購物中心悠閒逛街。(도훈 윤/Pixabay) 據NZ Herald報導,奧克蘭機場耗資2億紐元的大型折扣購物中心工程現已開始施工。 該購物中心位於機場國內航站樓附近,佔地25,000平方米,其100多家店鋪銷售品牌涵蓋時尚、服裝、配飾、鞋類,並提供餐飲服務。 奧克蘭機場的這一計劃於去年9月宣布,由房地產和商業總經理湯姆森(Mark Thomson)和機場零售主管托馬斯(Lucy Thomas)合作開展。 開發項目還包括鋪設新路,修建1,400個車位的停車場。目前,20台重型機器正在現場施工。 湯姆森對NZ Herald表示,這一項目如今正式動工「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他說,折扣購物中心已從過去的清倉甩貨發展成領先的購物目的地,機場希望「打造一個地標性折扣購物中心,為遊客提供獨特的零售和餐飲體驗,並融合高品質國際品牌,同時提供便利的交通」。 儘管目前國際客運量極低,國內旅行也仍不穩,但隨著邊境開放,機場的購物中心被行業專家視為一個面向未來的項目。 奧克蘭機場計劃讓新的扣購物中心於2024年營業。 責任編輯:劉潤菁
2015年1月6日的阿瑞塞莎湖(Arethusa Pool)景緻。這處湖泊位於新西蘭南島著名的瓦納卡湖上。(Janko Luin/Flickr) 最近,BBC的一篇旅行專欄文章,讓很多紐西蘭人都不知道的一處「秘密湖泊」,一下子吸引到眾多世界讀者的目光。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一個名叫阿瑞塞莎湖(Arethusa Pool)的淡水湖,位於紐西蘭著名景區——瓦納卡湖的一座無人島上。 該篇文章的作者詹森(Briar Jensen)感嘆道,在擁有各式湖泊的紐西蘭,且在瓦納卡那棵被遊客廣為人知的柳樹附近,竟還有這樣一個神秘小湖,讓她很是驚訝。 阿瑞塞莎湖位於高出瓦納卡湖面約150米的湖心小島——牟瓦霍島(Mou Waho Island)上,於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由冰川沖刷而成。 由於海洋上的南島、南島上的瓦納卡湖、瓦納卡湖上的牟瓦霍島,與這處小湖泊層層疊疊,阿瑞塞莎湖中的兩塊小岩石被詹森形容為「多層婚禮蛋糕最上層的裝飾」。 若搭船前往,在美麗的瓦納卡湖上行進20-30分鐘,即可上島,還可在這處珍稀鳥類與植物的自然保護區內,看到瀕危的鳥兒——秧雞(Weka)。 牟瓦霍島很適合徒步遠足,經過一小段叢林徒步,便可到達島頂,360度欣賞瓦納卡湖及四面雪山、河谷以及阿瑞塞莎湖的全景。 「輕柔的漣漪在湖面泛起波瀾,模糊了周圍原生植被的倒影」,這甚是好看的湖面,被詹森比喻為「毛利的綠色寶石」。 在頂峰處,還可順便俯瞰瓦納卡湖、南阿爾卑斯山、河谷全景,景色絕美,特別適合拍照。 牟瓦霍島曾長滿了原生植被,但後來因森林砍伐、放牧以及野火被大片摧毀。 近年來,在DOC等環保人士的努力下,外來樹木及有害生物被逐漸清除。 如今,已覆蓋著再生林木的這座島,還是多種本土昆蟲的家園。 詹森相信,在當地人的悉心維護下,牟瓦霍島和阿瑞塞莎湖會變得越來越好,她也希望更多國際遊客,以及更多紐西蘭人都有機會去親自探訪這座小島上的「秘密湖泊」。 責任編輯:劉潤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