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的第四大城市哈密爾頓(Hamilton)是距離奧克蘭最近的一座花園城市,也是這里華人聚集的城市之一。在距CBD五分鐘車程的城市東部,有一處紐西蘭非常有名的景點——哈密爾頓花園(Hamilton Gardens)。這座花園於1960年代開始建設,或許你很難想像它在開發之前只是一個垃圾填埋場,如今,卻儼然成為當地居民休閒放鬆、外地遊客旅行必經的首選之地。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不可思議的花園。 哈密爾頓花園佔地58公頃,這裡沒有依照傳統植物園的方式規劃,而是以人與植物的緊密關係為主題,包含5個花園系列的20多個主題花園,讓遊人有一種穿越時空,在神秘的迷人世界中探索旅行的感覺。 哈密爾頓花園的這5個花園系列分別是天堂花園、暢想花園、多產花園、栽培花園與景觀花園,有的花園能把你帶到世界上遙遠的角落,有的則讓你置身於熱帶叢林,還有的如夢如幻營造出浪漫的童話氣息,其中一些花園概念可追溯到4000年前。 以其中的天堂花園系列(Paradise Garden Collection)為例,該系列涵蓋了代表6個國家園林設計特色的花園,包括中國的暢逸園、英國的花卉園、日本的思園、美國的現代園、意大利的複興園以及印度的四分園。 這裡的每一座花園自成一派,風格各異,其中的中式暢逸園是哈密爾頓的友好城市——江蘇省無錫市提供設計援建的。 其它系列的花園也都各具特色,例如多產花園系列(Productive Garden Collection)的各座花園全部種滿了實用性植物,例如草本園可以找到傳統的草藥類醫藥植物、果菜園種滿常吃的蔬菜瓜果,這裡的毛利民族園是紐西蘭唯一的毛利人生產花園,已經建成10年之久。 栽培花園系列(Cultivar Garden Collection)則匯集了為花園建設而精选和培育的植物,向人們講述著這些植物有趣的故事,包括玫瑰、山茶、杜鵑,以及維多利亞時期花卉等專區。 另外,景觀花園系列(Landscape Garden Collection)則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自然景觀,展示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理想景觀的理解。 最近,這裡的暢想花園(Fantasy Garden)成為最受歡迎的系列,最大的原因是由於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主題的超現實主義花園在2020年2月初落成。 穿過一條能讓人產生錯覺的走廊後,你會發現自己被會動的巨樹包圍,彷彿置身於幻想之中。從這裡穿過後,一扇巨門以及旁邊的獨輪車讓你更覺得自己彷彿成了矮人。 總之,這個奇妙的花園能讓人感受到無窮無盡的想像與天馬行空的創意,從而體味到日常生活中難以發現的樂趣。 哈密爾頓花園的總體主題是園林的歷史、背景和意義。目前,這裡仍在不斷的完善和建設之中,並採納了很多當地社區居民的反饋意見。 此外,這裡還有4個花園正在開發中,包括古埃及花園(Ancient Egyptian Garden),帕斯菲卡花園(Pasifika Garden),中世紀花園(Medieval Garden)和巴洛克花園(Baroque Garden),預計將在2022年全部建成。 在更遠的將來,這裡還將再建12個新的主題花園,包括展示維多利亞、荷蘭文藝復興以及古羅馬時期的風格園林,這讓很多花園愛好者充滿著期待。 在維多利亞時代,這裡被當地居民用作步槍射擊場,並在20世紀由採石場變為垃圾填埋場。當時,有誰能想到它如今的樣貌:成為一座免費的公園、每年吸引超過100萬名遊客,且在國際上屢獲殊榮?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選定一個目標並持續不斷地投入你的努力,到了適當的時候,全世界都會被你的成就驚艷到。 新的一年已經來到,如果方便,不妨考慮來哈密爾頓花園走走,既能放鬆心情,又能找個喜歡的角落思考一下新一年的規劃,或許會收穫意外的靈感。 哈密爾頓花園的更多詳細信息及2021年的活動,可以參見以下網址:
你還記得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裡的一個場景嗎?在少年派漂洋過海的時候,海水中星星點點閃現出美麗的亮光,夢幻迷人。其實,在自然界中這種現像是真實存在的,叫做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t)現象,並且這在紐西蘭就並不少見。最近,奧克蘭北部的海灘就展現了這種神奇壯美的景色。 1月4號和5號晚,在奧克蘭北部旺阿帕勞阿半島(Whangaparaoa Peninsula)的大曼利海灘(Big Manly Beach),柔美的藍色熒光隨著海浪在水中翻滾,與天上的繁星遙相呼應,一動一靜,如夢如幻,彷彿讓人置身於仙境。藍色的熒光會在運動的水流中因其速度的變化而忽明忽暗,不斷變幻著色彩,這種神奇的現象經常令看到的人嘖嘖稱奇。 據說,這種神秘而美麗的夜景在紐西蘭的東海岸,尤其是北地(Northland)一帶其實蠻常見的,當地居民早已習以為常,只是不常向外面的人提及。很多知道這個現象的紐西蘭人則一般抱持著碰到了就盡情體味的態度,經常在出海划船或游泳時順便多欣賞一番。 如果你把海水攪動一番,看見運動的海水發出熒光,那麼就發生了這種生物發光現象。有的紐西蘭人說,有時他們在海上航行,每晚都能遇見這種景象,碰到時也會把手伸進海水中讓它發光,非常迷人。還有的人在海邊散步或游泳時,偶爾能看到海豚在閃亮的海水中游動,既有趣又神奇。 雖然生物發光現像在紐西蘭比較常見,但1月4號和5號兩晚奧克蘭的熒光海灘夜景仍讓很多人為之讚歎,因為這種用肉眼就能輕鬆欣賞的壯觀景色非常少見。 有的攝影師非常幸運地捕捉到了這些美麗且珍貴的鏡頭,並推測這可能與幾天前奧克蘭的大雨天氣以及附近海域出現的大片粉紅色海藻有關。 究竟是什麼引發了這樣的自然奇觀呢?奧克蘭大學的一位海洋生物學家瑪麗·塞維爾(Mary Sewell)博士給出了她的解釋。 她說,生物發光是由能合成螢光素(luciferin)和螢光素酶(luciferase)的海洋生物引發的。據說,這一過程是通過化學反應實現的,因此是化學發光的一種。難怪這一現象需要攪動海水才能實現,應該是為了讓物質充分接觸致使反應發生。 而在這次夜景中,造成生物發光現象的生物是鞭毛藻(dinoflagellate algae)。鞭毛藻有很多種,它們既不是蟲也不是藻,而是一種原生生物。最常見的鞭毛藻是夜光藻(Noctiluca,也叫夜光蟲),如果類似這種特定的藻類繁盛,就能引發生物發光。但塞維爾說,這次是哪種鞭毛藻製造的美景,還需要去採集樣本,查清具體的繁盛藻類有哪些才能確定。 如果想觀測大面積的生物發光,大致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溫暖水域、遠離亮光、水質清澈但營養鹽豐富(以支持這些生物的生長繁殖)。在合適的條件下,只要輕微的攪動,例如船隻劃過水面或者有波浪起伏,都會引起這些生物發光。 其實在大自然中,還有多種生物都能產生生物發光現象,例如海洋中的櫛水母、燈籠魚或是烏賊……當然,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神奇的事物以及美麗的風景等著人們去探索,紐西蘭就是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 本文照片來自紐西蘭攝影師格蘭特·伯利(Grant Birley)的Facebook,網址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grant.birley
紐西蘭有一種很常見但非常小巧可愛的鳥,叫灰胸繡眼鳥(Silvereye)。這種鳥比麻雀小一點,大部分羽毛呈橄欖綠或灰綠色,眼眶長有一圈白色羽毛,非常顯眼。因此,牠們還有一個英文名字叫wax-eye。 牠們是19世紀從澳洲飛到紐西蘭的「移民」,如今已在這裡廣泛分佈,成了郊區最常見的鳥類之一,甚至在紐西蘭一些隔絕塵世的離島上也不乏牠們的踪跡。 這種鳥出現在紐西蘭的記錄最早可追溯到1832年,由於沒有證據表明牠們是被人為引入的,因此被歸類於紐西蘭本地物種。毛利人稱呼牠們為tauhou,就是「新來者」的意思。 如今,灰胸繡眼鳥早已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上都有分佈,並且隨著環境的變遷產生了極其輕微的亞種變化。 這種鳥非常喜歡叫,還很能飛,成天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潑外向。牠們在高高的樹上築巢,每個鳥巢就像一個精心製作的杯子,由苔蘚、地衣、細小的樹枝、頭髮、蜘蛛網等材料編織而成。 灰胸繡眼鳥是一夫一妻制,每年春夏,牠們會進行繁殖,產下2-4枚淡藍色的蛋共同孵化。 10-12天后,幼鳥會破殼而出,當時牠們身上還沒有羽毛,但頭上會有兩條細小的簇絨。 4天后幼鳥才會睜開眼睛,但牠們長得非常快,10天左右就會長滿羽毛並嘗試飛行。 灰胸繡眼鳥屬於雜食性小鳥,從昆蟲、水果、到花蜜、花粉、再到植物種子及人類的作物,沒牠們不吃的。由於體型嬌小,牠們可輕鬆進出種植作物的保護網,因此讓農場主很頭疼。但這些鳥也會捕食害蟲,在以花蜜為食時,還可幫助某些樹種授粉。 這就是灰胸繡眼鳥,一種體型嬌小、性格外向、動作敏捷、生長迅速、食物多樣又住在高樹上的小鳥。貌似這種鳥在紐西蘭不會輕易面臨滅絕的風險,也就是說,以後能繼續欣賞牠們小巧身姿的機會還很多!
奧克蘭公園很多,各具特色,今天介紹的這個西泉Western Springs就以鳥類多為特點。 公園圍著一個湖,湖旁建有步道。湖區風景宜人,大樹和濃密的灌木高低錯落,三三倆倆的遊人在公園散步、聚餐,或坐在湖邊椅子上休息。 公園裡鳥很多,以水禽為主,而且不怕人,有家鵝、黑天鵝、綠頭鴨、灰鴨、黑水鴨、新西蘭鸊鷉、白骨頂、紅嘴鷗,另外還有紫水雞、鴿子、麻雀等。鳥兒在公園裡游水、找食、整理羽毛,散步,有的在草坪上睡覺。 現在是夏季,養育小鳥的好時候,天鵝、鴨子、紫水雞的幼鳥在公園內都可以看到。 有一對紫水雞將巢建在湖邊灌木叢中,鳥媽媽和雛鳥在灌木叢裡。鳥爸爸在灌木叢邊幾米範圍巡視,如果有鳥靠近就趕走,包括比它大幾倍的天鵝,甚至人。他趕鳥是飛跑過去用頭撞,每次都能得勝而回。 相比緊張的紫水雞,鴨媽媽就放鬆多了,我在公園看到有4個鴨媽媽帶著寶寶們悠閒散步,小鴨子們在地上找東西吃,鴨媽媽在旁邊嘎嘎叫,如果小鴨子跑到人腳下,鴨媽媽也不擔心。一個鴨子家庭中最多的有6隻小鴨子,少的只有1只。奇怪的是只看到鴨媽媽,鴨爸爸去哪兒了? 人如果在公園裡吃東西,一不小心,就會招來一群圍觀者,都眼巴巴的看著你。如果你在路上走,手上拿著食物,也會被鳥兒追過來,簇擁著,眼神裡露出,“好吃的,好吃的。”它們會一直跟著你,直到你把包裝袋扔了,或者放到背包裡。公園告示寫著,不可以餵鳥,因為會導致它們生病。 紫水雞領地觀念很強,公園的橋上應該有一個紫水雞族群分界線,當一個族群跟著我們(的食物袋)要過橋,被另一個族群的5、6只趕回去了。被趕走的族群明顯底氣不足,雖然雙方數量差不多。 公園裡還有雞,一隻大公雞,一路跟著,會喔、喔、喔的打鳴。另有一公一母兩隻雞在樹下休息。 公園的樹都有年頭了,門口的一棵樹樹冠覆蓋了很大一片區域。 公園正在重建一個兒童遊樂場,修好後,孩子們又多了一個遊玩的好地方,目前這裡是被2個紫水雞佔據著,當成它們的家。 公園介紹說,西泉曾是休閒露營地,二戰時一度用作美軍休息地。 西泉交通方便,位於奧克蘭CBD邊,奧克蘭動物園對面,MOTAT(交通與技術博物館)旁邊。從高速下來2分鐘就到,因在奧克蘭CBD邊緣,不受CBD市中心擁堵的影響。導航到Western Springs,車子可以停在公園門口的Stadium Rd路上。
紐西蘭是世界上企鵝種類最多的國家,世界上一共有18種企鵝,其中在紐西蘭被看到過的就有14種,包括分佈在南極的全部5種。 世界上有7種企鵝是在紐西蘭被發現的,包括小藍企鵝及其亞種白鰭企鵝、黃眼企鵝、峽灣企鵝、冠毛企鵝、史納爾島企鵝和跳岩企鵝。 有趣的是,在這7種企鵝裡,有4種都長有黃色的眉羽,極具個性。不僅如此,這4種企鵝長長的“眉毛”又各具特色,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紐西蘭企鵝中的“長眉毛”家族。 1.峽灣企鵝(Fiordland Crested Penguin) 峽灣企鵝是紐西蘭獨有的企鵝品種,成鳥平均身高60厘米,重3.7公斤。人們可以在南島的Catlins(奧塔哥南部海岸)、斯圖爾特(Stewart)島和菲奧德蘭(Fiordland)地區看到這種企鵝。因此,當你乘船在米爾福德峽灣(Milford Sound)或神奇峽灣(Doubtful Sound)遊覽時,可能會在石頭上發現牠們的身影。 峽灣企鵝的名字其實挺多的,還包括鳳冠企鵝、峽灣冠羽企鵝等,與帝企鵝同為僅在冬季繁殖的兩種企鵝。雌雄企鵝常常終身相伴,共同哺育後代,找不到伴侶的企鵝只能自己築一個巢,過著獨居生活。 每到繁殖季,每對峽灣企鵝都會產下1至2個蛋,但通常只孵化其中的一個,另一個蛋只作為備用,因為大企鵝通常只能養活一隻雛鳥。 目前峽灣企鵝的數量並不算多,僅有2500~3000對,數量從80年代末期下降了約33%,並且按照歷史趨勢,這一數量仍可能繼續下降。 2.冠毛企鵝(Erect-crested Penguin) 冠毛企鵝也是紐西蘭南島特有的一種長冠企鵝,牠們主要在偏遠的邦蒂或安提波德群島(Bounty and Antipodes Islands)上繁殖,且繁殖方式非常怪異。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對冠毛企鵝一個繁殖季通常生兩個蛋,但這兩個蛋的大小是所有鳥類中差距最大的,第二個蛋足足比第一個大80{614a18d1b3d734f9bce95091cc0d7c37b560cdac2a4a7c59c5ee22ff4b0cd0cc}!不僅如此,到現在為止,人們也沒有弄明白牠們生第一個蛋的目的,因為只要第二個蛋生出來,牠們就會故意把第一個較小的丟掉。 加上牠們的棲息地偏遠而荒涼,到現在人們對冠毛企鵝的生物學研究也很薄弱,對這種企鵝的物種信息了解得也很少。 根據2011年的統計,現在世界上共有6.85萬對冠毛企鵝,都生活在紐西蘭的那兩個群島上。雖然島上沒有天敵,但自上世紀下半葉起,冠毛企鵝的數量在不斷減少,這可能與捕食越來越困難有關。因此,冠毛企鵝已被列為瀕危物種。 3.跳岩企鵝(Rockhopper penguin) 跳岩企鵝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企鵝品種之一,儘管數量已急劇下降,但粗略估計目前全球有150萬對。在科學界中,關於這種企鵝的分類還存在爭議,有的專家按棲息地及繁殖特點差異將牠們分為南方、東方和北方3個亞種,有的專家則把東方亞種歸入南方亞種,還有的認為牠們都是一種。 紐西蘭的跳岩企鵝一般為東方亞種,眉羽稍短,分佈在紐西蘭一些海島上,其中在坎貝爾(Campbell)島上最多。牠們的體型是冠企鵝中最小的,同其牠企鵝一樣,牠們也是“一夫一妻制”且每次產下兩個蛋,只把第二個較大的蛋孵化出來。只有在食物非常豐富且兩隻雛鳥都活著的時候,牠們才會同時養育兩隻小企鵝。 除了繁殖季和換羽,跳岩企鵝每年有5-6個月是在海上度過的。這段期間,牠們平均最遠會離自己的棲息地2000公里,甚至可達4000公里遠。 4.史納爾島企鵝(Snares Penguin) 從這種企鵝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牠們的棲息地在哪兒。沒錯,史納爾島企鵝是紐西蘭南島史納爾群島的特有物種,也是冠企鵝中繁殖分佈最受限制的一種。 有人認為牠們與上文提過的峽灣企鵝是一種,然而,儘管每個繁殖季都有二三十對峽灣企鵝會到史納爾群島哺育小企鵝,但從未發現這兩種企鵝雜交過。此外,史納爾島企鵝的嘴邊有一圈沒有被黑色羽毛覆蓋的皮膚,這與峽灣企鵝也不同。 圍繞著史納爾島企鵝也有一個未解之謎。就是在主島西南3公里處的西鏈小島上,總會有幾百對史納爾島企鵝比其它島上的企鵝晚6週繁殖。專家們不清楚牠們是否是一種隱形物種,因此在繁衍後代時需要隔離。 史納爾島企鵝的第二個蛋也比第一個大很多,約6成的企鵝會同時孵化兩個蛋,但幾乎所有的鳥巢中,只有一隻企鵝雛鳥可以活過9天。 在冠企鵝中,史納爾島企鵝有一個不尋常的特點,就是只有牠們的種群數量能維持穩定,目前是3萬對左右,其牠冠企鵝數量都已越來越少。 除了紐西蘭這4種,世界上還有兩種冠企鵝,分別是馬可羅尼企鵝(Macaroni Penguin)和皇家企鵝(Royal Penguin)。 馬可羅尼企鵝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企鵝,約有2400萬隻,主要分佈於南極半島及亞南極區。成年馬卡羅尼企鵝身高約71厘米,重約5-6公斤。 皇家企鵝,又稱皇室企鵝,與馬可羅尼企鵝親緣最近,也是冠企鵝中體型最大的,身高約76厘米,最重可達8公斤。牠們生活在次南極地帶的麥格理(Macquarie)島及其鄰近地區,在紐西蘭也被看到過,約有85萬對。
看,一大群可愛的小藍企鵝捕魚歸巢了!在紐西蘭南島東海岸的奧瑪魯藍企鵝棲息地(Oamaru Blue Penguin Colony),每天黃昏,成群的小藍企鵝都會聚在近海等待天黑,然後沿著既定路線一起回來,給它們巢中的伴侶或飢餓的幼鳥帶回一天的伙食。 企鵝歸巢: 每天的小企鵝歸巢都是一幅極其吸引人的畫面,吸引著很多遊客前來觀看。只見在企鵝群中,一隻隻胖乎乎的小身子不斷晃來晃去,同時不斷地上下拍打著翅膀,相當可愛,難怪大量遊客忍不住前來圍觀。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種可愛的小企鵝。 這種小企鵝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小的成員,因此它們的名字就叫小企鵝(The Little Penguin )。由於它們身後的羽毛是深藍色的,因此,當地的紐西蘭人也稱它們為小藍企鵝(Little Blue Penguin)或藍企鵝。當然,它們還有別的名字,如神仙企鵝、仙企鵝、小鰭腳企鵝,但都不太常用。 它們的體型真的超級小,身高只有20-30厘米,平均體重只有1公斤左右。一般小藍企鵝的平均壽命是8歲,但有記錄的年齡最大的一隻活到了25歲。小藍企鵝在紐西蘭和澳洲的南部海岸可以看見,全世界也只有兩處小企鵝保護中心。除了紐西蘭奧瑪魯小鎮的小藍企鵝棲息地,另一處就在澳洲的墨爾本。 小藍企鵝父母通常會一起孵化並照料企鵝雛鳥,一窩通常會有兩隻。在小企鵝孵化出來的前三週,一名父母會陪在小企鵝身邊,另一隻去捕食。三週之後,企鵝父母都需要出去捕魚以滿足企鵝雛鳥對食物的需求。 當企鵝雛鳥柔軟的嬰兒羽毛換成防水羽毛時,它們會停止進食並躲起來,因為這時它們無法漂浮或游泳,處於最脆弱的狀態。但雛企鵝長得很快,再過4-5週,它們的體重就會趕上成年企鵝。 8周大的小藍企鵝就可以離巢獨立捕魚了。 小藍企鵝非常忠實於自己的住所,通常它們會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幾米之內築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巢,並且從不遷徙。它們通常會在土壤或沙子中挖洞築巢,或在岩石處尋找縫隙,抑或利用人造洞當成自己的家。小藍企鵝的築巢範圍已經擴展到海岸以外2公里處,有時,還會在人類居住區附近看到它們的巢,例如建築物下、木材堆下甚至是鐵軌下面! 一般小藍企鵝只有在繁殖或換毛時才會冒險上岸,且只有在夜晚才會在陸地上比較活躍。白天它們通常都會去海裡捕魚,日出前出發,傍晚時分再回來。即使不去海裡捕魚,小企鵝白天也會躲在巢裡。 陸地上的小藍企鵝可能樣子有些笨拙,但是到了大海裡,它們的羽毛會瞬間變成防水外套,且每隻小藍企鵝都會搖身一變成為“游泳健將”。 小企鵝可以潛入60米深的水中捕撈魷魚,章魚和小魚,每次潛水可以持續20秒鐘。它們通常在海岸25公里以內的範圍中捕食,每天可以遊75公里! 在海面游泳時,它們只有後背和頭不在水中。其實,小藍企鵝一次要在海上度過數週並且還會在海面上睡覺! 紐西蘭其實是世界上企鵝種類最多的國家,共記錄過全球17種企鵝中的14種,其中包括4個為本地特有品種。根據紐西蘭的化石記錄顯示,4500萬年前,紐西蘭還有一種大約2米高的巨型企鵝,而小藍企鵝的化石也有超過10萬年的歷史了。 現在世界上大約有60萬隻小藍企鵝,但紐西蘭的小藍企鵝數量一直在下降。紐西蘭的奧瑪魯藍企鵝棲息地是最著名的小藍企鵝觀賞地,也是小藍企鵝數量最多的一個觀賞點。這裡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小藍企鵝,但是數量會有差別。 在非繁殖期的5-7月,小藍企鵝的數量最少,一晚上只有三四十隻,因為大部分都在海裡吃住,沒空回來;到了紐西蘭的春天,這裡的小企鵝會越來越多,在12月前後數量會達到峰值,一晚能看到300多只,非常熱鬧。之後到了秋天,小藍企鵝會陸續回到海裡,因此能看到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少。 在小藍企鵝觀察點或保護區內,工作人員一般會為它們提供人工巢箱。與天然岩洞相比,人工巢箱更堅固、透氣性更好、不易積水,同時也更方便科學工作者集中觀察、記錄它們的繁殖成功率和繁殖群體的數量變化,為進一步保護它們提供數據支持。 今年,奧瑪魯藍企鵝棲息地的繁殖季持續保持成功,在這裡已有超過500只企鵝雛鳥孵化了。在該棲息地的監測中,166只成年企鵝中有13只是去年出生的企鵝雛鳥,因此,這裡的工作人員可能要忙著為它們準備更多巢箱了!
拉納赫城堡(Larnach Castle)被稱為紐西蘭唯一的城堡,坐落于奧塔哥半島(Otago Peninsula),距離但尼丁(Dunedin)市中心只有12公里。這座城堡由銀行家、政治家、男爵威廉·拉納赫(William Larnach)於1871年為他心愛的第一任妻子伊麗莎(Eliza)建造的。 城堡由200多名工人以及眾多歐洲工匠大師們耗時15年完成。在建造過程中,拉納赫先生為建成夢想之堡不惜工本,甄選來自全世界最好的頂級材料以及大量紐西蘭天然木材。 在經歷了家族的傳奇故事,以及世界大戰的洗禮後,一對年輕夫妻在1967年的蜜月旅行中,無意間發現了這座曾已消失在人們視野中的城堡。為了保 留這份珍貴的紐西蘭文化遺產,這對巴克(Barker)家族的夫妻將城堡買下,之後用了一輩子的時間來修繕和守護這裡。 巴克夫妻還收集了大量紐西蘭傢俱和古董裝飾城堡,這些生動的收藏品展現了紐西蘭的精湛手工和精神內涵。拉納克城堡因其雄偉的建築、精湛的工藝和獨具特色的紐西蘭古董藏品而屢獲殊榮。如今,這座不朽的建築仍是巴克家族的私人財產。 拉納赫城堡總占地面積為14公頃,該城堡同時坐擁各式迷人花園,還有提供住宿服務的營地莊園酒店(Camp Estate)和拉納赫度假屋(Larnach Lodge)。 登上城堡塔頂,人們可以盡覽奧塔哥半島360度的絕美全景,令人心醉神迷。 城堡的花園是紐西蘭最高級別的六星花園,同時被評為“世界名園(Garden of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花園中的原生植物小徑、岩石園、主園和四季花卉均各具魅力,在不同的時節展現著不同的景致。 春天時,像寶石一般的花朵點綴著岩石花園,杜鵑花與金達萊紛芳鬥豔;花壇的夏天滿是姹紫嫣紅,旖旎迷人;蘇格蘭石南花會在秋天相繼開放,大放異彩;冬天,花園則會被白雪覆蓋,純潔而凝重。 開館時間 拉納克城堡全年開放,包含耶誕節當天。 開放時間:上午9點至下午5點,。 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期間,花園開放至晚上7點。 城堡地址:145 Camp Road, Dunedin, New Zealand 從但尼丁自駕前往,12公里,20分鐘車程。
12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山區日,也稱國際山岳日(International Mountain Day),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山區對生命的重要性,並呼籲更多人保護地球上的高山。 紐西蘭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壯美,也最容易攀爬的山峰。其中一些山峰在電影大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有一些守護著世界上最壯觀的風景。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紐西蘭不可錯過的高山美景。 1.塔拉納基山(Mt Taranaki) 塔拉納基山坐落在北島埃格蒙特國家公園(Egmont National Park)內,其完美的火山錐與日本的富士山很像,還被當作是富士山拍過電影大片《最後的武士》。 2017年,塔拉納基山還在旅行雜誌《孤獨星球》的世界最佳旅行地中名列第二。想欣賞最美的景色,推薦嘗試最經典的普瓦凱穿越步道(Pouakai Crossing),可以徒步在國家公園中繞山遊覽。 庫克峰(Aoraki Mt Cook) 位於南島崎嶇不平的南阿爾卑斯山的庫克峰是紐西蘭的最高峰,海拔3,724米。庫克山距離基督城4小時車程,這裡還有世界上最美的夜空,非常適合觀星。 庫克山俯瞰著坎特伯雷地區Mackenzie盆地的普卡基湖(Lake Pukaki),離蒂卡波湖(Lake Tekapo)也很近,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湯加里羅國家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和世界自然遺產,擁有三座雄偉的山脈,分別是魯阿佩胡山(Mt Ruapehu),瑙魯霍伊山(Mt Ngauruhoe)和湯加里羅山(Mt Tongariro)。 欣賞這三個景點的最佳方法是挑戰世界聞名的湯加里羅越山步道(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用一天的徒步體驗北島中部的火山景觀。 這座國家公園是《指環王》電影三部曲中的魔多(Mordor)和末日山(Mount Doom)的所在地,所以出行前可以帶上你的《中土世界旅遊指南》。 阿斯派靈山(Mt Aspiring) 阿斯派靈山是庫克山以外紐西蘭最高的山,有3033米高,也是Te Wahipounamu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如果來阿斯帕林山國家公園(Mt Aspiring National Park)遊覽,最好從距離皇后鎮1小時車程的湖邊度假小鎮瓦納卡(Wanaka)出發。 來這裡最佳的觀光方式就是乘直升機,不僅可以欣賞雄偉的阿斯派靈山,還可一覽這處世界遺產的奇妙風光。 麥特爾峰(Mitre Peak) 麥特爾峰從著名的米爾福德峽灣(Milford Sound)寧靜的水域中噴湧而出,高聳入雲,在這里人們可以體驗世界上最壯觀的景色之一。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把米爾福德峽灣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而邁特爾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米爾福德峽灣有許多遊船種類可供選擇,包括可以過夜的船隻,所有遊輪都可以欣賞到這裡最具標誌性山峰的絕妙景色。 下面的動畫短片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告訴我們高山不僅有美麗的風景,它給我們日常生活又帶來了什麼? 視頻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據NZ Herald報導,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已對紐西蘭人放寬了邊界限制。從12月12日起,紐西蘭人就可以前往該州旅行。然而,澳新兩國聖誕期間不會實現邊境互通,因為假期期間人們的流動性更大,為控制疫情增加了難度。 12月11日(週五),昆士蘭州州長,安娜斯塔西亞·帕拉斯維克(Annastacia Palaszczuk)宣布了該州的邊境變更政策,她說做出這項決定的原因是昨晚該州的首席衛生官的建議。 她說:“珍妮特·楊(Jeannette Young)博士於昨晚深夜通知我,紐西蘭的情況也很好,因此,歡迎明天凌晨1點從紐西蘭來的遊客進入昆士蘭州。” 帕拉斯維克表示,她希望當紐西蘭人回國時,不用再入住酒店進行隔離。她希望兩地最終能實現自由往來。 目前,紐西蘭旅客只能前往新南威爾士州,南澳大利亞州和北領地,而無需隔離兩個星期。 據NZ Herald報導,明年2月之前澳新不太可能實施“跨斯塔斯曼旅行安全區”計劃,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對此一直持謹慎態度。 上個月,昆士蘭州州長帕拉斯維克同樣拒絕向紐西蘭人開放邊境,說這樣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此外,她也排除了該州加入“跨塔斯曼安全旅行區”計劃的可能性,說這樣做還為時過早。 澳新兩國無法盡快通行讓一些旅遊業者感到失望,也遭到一些主要流行病學家和紐西蘭政客的質疑。 行動黨黨魁大衛·西摩(David Seymour)說:“Te Anau的旅遊經營者定會大驚小怪,他們可以歡迎8週前被疫情(Covid)封鎖的奧克蘭人,但不能歡迎來自西澳大利亞州,七個月沒有見過這種病毒的人。” 阿德恩表示,問題不在於澳大利亞相對的Covid-19較少的情況,而是病毒一旦再次出現,屆時將發生什麼。 她說:“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做更多的計劃,並為可能不得不再次關閉邊界或改變要求的事實做好準備。” 滯留旅客將是導致疫情應對變得複雜的另一個因素。如果紐西蘭人飛往澳大利亞,然後疫情突然爆發且邊境關閉,這些旅客能否返回紐西蘭,回國後是否應支付隔離費都是新的問題。 下週二,紐政府將公佈聖誕假期期間的疫情應對計劃。如果假期期間疫情突然爆發,人們將了解政府將做哪些事情遏制Covid-19的擴散。
紐西蘭雖然人口不多地方不大,但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上卻遍布著果嶺和球道。沒錯,紐西蘭是世界上人均高爾夫球場佔有量第二多的國家,全國各地都有分佈,總數超過400個。 紐西蘭狹窄的海岸及多山的內陸造就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球場,有的沿海而建非常經典,有的則為公園式內陸球場比較傳統,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絕佳的自然背景,每個球場都呈現出一幅驚豔的畫卷,給人以獨特的精彩體驗。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紐西蘭的頂級高爾夫球場。 1.貝殼杉懸崖高爾夫球場(Kauri Cliffs) 這個高爾夫球場被看作是紐西蘭最頂級的綜合型高爾夫球場,是島嶼灣2,428公頃農場的一部分。貝殼杉懸崖高爾夫球場位列全球第49名,坐落於懸崖頂部,可在此欣賞到瑪陶裡灣(Matauri Bay)和太平洋的無邊壯闊,以及卡瓦里群島(Cavalli Islands)和布雷特海角(Cape Brett)的海邊風光。 這個球場由David Harman設計,可在多達15處球洞範圍內欣賞到視野廣闊的美景,其中6處球洞則直接建造在面朝大海的貝殼杉懸崖。其他球洞位於天然農場,可讓人體驗到在牛羊群旁揮桿的自然之趣。 交通信息: 飛機:奧克蘭—凱里凱里35分鐘 開車:凱里凱里—貝殼杉懸崖高爾夫球場25分鐘 2.拐子角高爾夫球場(Cape Kidnappers) 拐子角高爾夫球場地處一座由崎嶇的懸崖和俯瞰太平洋的農場所組成的標誌性海岬上,將世界級高爾夫球場和五星級奢華旅館完美結合為一體。 球場內的超奢華旅館——農場酒店(the Farm)於2007年開業,屢獲殊榮,也是紐西蘭最獨特以及最受好評的度假勝地之一。拐子角高爾夫球場目前在《高爾夫大師》雜誌評選出的“世界頂級球場100強”中位列第16名。 交通信息: 飛機:奧克蘭/惠靈頓—內皮爾1小時 開車:內皮爾機場—拐子角高爾夫球場30分鐘 3.金洛克高爾夫俱樂部(The Kinloch Club) 金洛克高爾夫俱樂部的設計獨具匠心,每個球洞的揮桿都需要戰略思考和耐心。球場在全球屢獲殊榮,曾被《美國旅遊與休閒》高爾夫雜誌評為全球十大新建成的高爾夫球場。 金洛克展現了強調自然環境的設計哲學,即藉助陶波地區優美的周邊環境打造每一個球洞。儘管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林克斯球場,該球場還是巧妙地將林克斯和公園球場的設計風格融合在一起。林克斯球場是指連接大海與農場的一種高爾夫球場。全新的場內奢華旅館提供精緻講究的住宿、美食、美酒,以及各種能眺望球場及陶波湖的活動。 交通信息 飛機:奧克蘭—陶波50分鐘 開車:陶波機場—金洛克高爾夫俱樂部20分鐘 4.傑克斯角高爾夫球場(Jacks Point) 傑克斯角高爾夫球場是紐西蘭最令人興奮、風景最為優美的高爾夫球場之一。出眾的自然環境使當初在建造球場時進行了最低程度的地形改變,因而球場可以和周邊的自然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 傑克斯角高爾夫球場坐落於卓越山脈的山腳下、瓦卡蒂普湖湖畔,距離皇后鎮僅15分鐘車程。球道蜿蜒穿過大片岩地;當地野生動物棲息在球場的原生濕地和叢林地區,並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從遠處看,傑克斯角高爾夫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袤無邊、夾雜綠色與金色的遼闊草原,大片的本土植被及波瀾不驚的湖畔。融入到這片“保護區”之中的土地逾800公頃。 交通信息 飛機:奧克蘭—皇后鎮2小時 開車:皇后鎮—傑克斯角高爾夫球場15分鐘 5.丘巒高爾夫俱樂部(The Hills) 丘巒高爾夫俱樂部是紐西蘭最特別的球場,它完美地融合了錦標賽球場和完備的練習設施,還有一座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雕塑公園,這些共同營造出了天然的美景。 球場坐落在一片面積超過200公頃的冰川山谷中,球場佈局突出了巨大的海拔高低變化、裸露的頁岩、濕地和當地特色的草叢。這座錦標賽球場協辦了紐西蘭公開賽,適合各個水平的球手。球場內還有供客人私享的奢華別墅。 交通信息 飛機:奧克蘭—皇后鎮2小時 開車:皇后鎮機場—丘巒高爾夫俱樂部20分鐘 6.皇家惠靈頓高爾夫俱樂部(Royal Wellington Golf Club ) 皇家惠靈頓高爾夫俱樂部經過重要的翻新整修後,成為了一座頗具挑戰性的錦標賽球場。 球場坐落在美麗的公園中,植被多為本土樹木和灌木,河流在一旁靜靜流淌而過。起伏平緩的球道與小溪、湖泊交織在一起。球場內包含了許多獨特的球洞,其中最著名的是標準桿為5桿的第4洞,球道被溪水一分為二,需要以水上擊球來越過。設計師GregTurner和Scott Macpherson表示,他們著重考慮的是讓球場的每一洞都襯託在美景之中。現在看來,他們顯然已成功實現了這一目標。目前皇家惠靈頓可說是紐西蘭最好的私人公園球場,並有與其匹配的宏偉會所。 交通信息 飛機:奧克蘭—惠靈頓1小時 開車:惠靈頓CBD—上哈特(Upper […]
在紐西蘭有一種神奇的石頭:它們以圓形或卵形為主,據說是經過千百萬年沈積而成,在南島和北島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例如北島Mangaweka附近的白崖巨石(Whitecliffs Boulders)。 這些大石頭分佈在樹林裡,遠遠望去好像巨型的恐龍蛋,表面生有青苔,靜靜地躺在地上。 然而,有的石頭上居然頂著棵大樹,長長的樹根把大石頭緊緊包住,又扎進土裡去吸收水和養分,看上去很不可思議。 還有的石頭碎裂成了兩半,切面很是平整,彷彿像用工具切開的一樣,非常神奇。那麼,紐西蘭的這種石頭是怎麼形成的? 一般,紐西蘭人認為這種石頭是凝固而成的。據說,千百萬年前,河流把受侵蝕的土地沉積物帶到海裡。同樣的,貝殼及樹木也被帶入海水中並被困在了沉積物裡。 海水中含有溶解的化學物質,在埋在地下的貝殼和植物周圍形成了一層沉積岩基質。碳酸鈣就是這幾塊石頭的沉積岩基質。正是困在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讓這種現象得以發生。 在紐西蘭這種類似的石頭凝結物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南島的摩拉基大圓石(Moeraki Boulders)。那些石頭躺在南島奧馬魯與但尼丁之間的海灘上。據科學家說,它們是方解石的凝結物,形成於六千五百萬年前。
紐西蘭有一種常見的鳥類,名叫扇尾雀(Fantail),也叫扇尾鶲,或者學術一些,叫扇尾翔食雀,是一種小型食蟲鳥,也是紐西蘭唯一的扇尾鳥類。 最近,有人在紐西蘭的納爾遜(Nelson)看見一個樹梢上停了三隻可愛的小扇尾雀。 後來,這三隻小傢伙的媽媽(或是爸爸),一隻黑色的扇尾雀(Black fantail)飛來給它們餵食,三隻小鳥立刻張開大嘴,都向大鳥要吃的。 有趣的是,雖然成年的扇尾雀明顯是黑色的,但有一隻幼鳥卻是最常見的棕色。 黑色的扇尾雀主要為黑色,尾部、腹部和飛行羽毛呈黑棕色,每隻耳朵上偶有白色斑點。幼年的黑扇尾雀往往比成鳥更偏於暗棕色。黑扇尾雀在北島很少見,在南島只佔不到5{614a18d1b3d734f9bce95091cc0d7c37b560cdac2a4a7c59c5ee22ff4b0cd0cc}。 2017年,Forest and Bird曾在Facebook上發布過一張白色扇尾雀的照片,引發了觀鳥愛好者的熱議。專家表示,紐西蘭的白色扇尾雀非常罕見,而原因很可能是白色亞種的生命週期比有保護色的扇尾雀要短,使得它們更為罕見。 全世界共有20多種扇尾雀,不過在紐西蘭只有一種,一般稱為紐西蘭扇尾雀(New Zealand Fantail)。這種鳥非常活潑,喜歡到人類居住的區域覓食。它們一年繁殖兩次,在紐西蘭頗有一定的種群數量。當然,人們依然不能傷害它們。